close


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聽到有人說要「活在當下」,但實際上那根本不可能,因為我們還有明天,或者說,我們想要有明天。既然對未來仍有憧憬,當下就會有所顧忌,會為將來打算,因此,我們透過「頭號公敵」看見只有無所顧忌的盜匪才能活在當下。



以美國1930年代著名的銀行搶匪約翰‧狄林傑(John Dillinger)為主角的電影「頭號公敵」(Public Enemies),由強尼戴普(Johnny Depp)飾演這位銀行大盜,負責逮人的調查局探員梅爾文普維斯(Melvin Purvis)則由克里斯丁貝爾(Christian Bale)飾演,導演則是麥可曼恩(Michael Mann)。

雖說強尼戴普演了「神鬼奇航」後人氣很旺,克里斯丁貝爾又是新蝙蝠俠系列的主角,但若要說這部電影因此佔了什麼優勢,就算真有效用也不強才是,畢竟電影的主角人物大概只有有點常識的美國人才知道,而且片子調性也不會像好萊塢式娛樂片那麼有可看性。

這是一部雖不是紀錄片,但有著紀錄片精神的電影。搶銀行的過程、警匪駁火算得上是高潮,但多數時候,兩位主角拚的是內心戲,如果你觀影當時覺得疲累、精神不佳,可能會覺得有些無趣,但若能看見他們的內心世界,就會看到這部電影的精髓所在。

大盜狄林傑

約翰狄林傑跟他的同夥專搶銀行,但他可不是個有勇無謀的盜匪,相反地,他的智慧型犯罪模式,與結夥搶劫的型態,基本理念一直流傳到今天,而在當時則是讓公權力癱軟無力。他們用著火力強大的湯普森衝鋒槍等武器,開的是當時速度快的福特新車,警方根本追不上。電影沒有演的是,狄林傑甚至應徵過銀行的工作,藉此了解銀行內部的運作模式,也曾經假借拍銀行搶案電影之名,偷天換日真的搶了銀行。

在片中我們還看到其他狄林傑展現智慧的地方,特別是在越獄,不管是片頭那段跟中間他有如過五關闖六將的神奇過程,再再顯示出他不是個簡單的角色。但為什麼這樣一個人卻決定要做一個銀行搶匪?在不斷犯下案件的同時,他想些什麼?

在強尼戴普好像面無表情、輕描淡寫的述說中,我們才知道20出頭那年,因為找不到工作,他跟朋友搶了雜貨店120元,他朋友沒認罪,他卻因為認罪而被重判,關了八年半才出獄。因此他決定做一個徹底的歹徒。



活在當下,沒有明天

或許這正是強尼戴普在片中總是若有所思樣子、也幾乎沒有什麼開懷表情的原因。當一個人的心中只剩下怨恨、沒有希望,外在環境又正籠罩在經濟大蕭條的陰影中,選擇用最原始的暴力去解決問題,是很自然的結果。同時,既然對自己不抱什麼希望,也就不用去想未來,不用管明天,搶來的錢就任性地花,花完了再搶,被一槍斃了也就算了。

於是我們看到強尼戴普那種「活在當下,沒有明天」的態度,當Billie問他明天的計劃,當Billie問他如果他們就這樣在一起,該如何打算?強尼戴普的回答總是含混不清的,因為他根本不認為該去想。

很諷刺地,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聽到有人說要「活在當下」,但實際上那根本不可能,因為我們還有明天,或者說,我們想要有明天。既然對未來仍有憧憬,當下就會有所顧忌,會為將來打算,因此,我們透過「頭號公敵」看見只有無所顧忌的盜匪才能活在當下,而日常生活中,也只有年輕人特別容易活在當下,因為他們不知道人類社會的價值觀與實際運作情形,都在不斷強調「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是年輕人常被罵的原因,也是所謂的成年人難以活出自己的原因。

傳奇劇院前

電影很巧妙地運用狄林傑死亡的地點去強化這樣的觀點,那就是傳奇劇院。可以說是天注定的巧合,1934年當時,傳奇劇院正上演著由克拉克蓋博(Clark Gable)主演的警匪片"Manhattan Melodrama",結局克拉克蓋博對著別的囚犯說「活也要精彩,死也要精彩,不要戀棧,燃燒生命吧,委屈求全做什麼」,鏡頭並一直穿插著強尼戴普看電影的專注神情,彷彿這句話就代表著狄林傑的一生,也強化了狄林傑待會走出戲院後,沒有多做掙扎就死在調查局槍下的結果。

一個從來沒想過明天的盜匪,不經意地遇到一個想要擁有的女子,他似乎開始想要有明天了,但不幸女友被抓,夢幻破滅,活著也就沒了意義,還有什麼好掙扎的呢?
 
贏了辦案,輸了公義

狄林傑的矛盾人生葬送了自己,同樣地,負責捉拿他的調查局探員梅爾文普維斯也不好過。真實生活中的普維斯,被形容為一位來自美國南方,有學識有教養的紳士,個相沉穩、拘謹,他辦案時講求正義與公道,他因為辦案成績亮眼,被當時的調查局長胡佛召來專門對付狄林傑,但也因為他的作風並不能有效抓到狄林傑,終於不得不接受胡佛式的辦案手法:濫權逮捕、刑求逼供、嫌犯性命危急也不管。



克里斯丁貝爾飾演的普維斯,那張臉比強尼戴普還要臭,心情更凝重,為了辦案,為了民眾的權益,他只能接受不人道的手法,可是他終究還是有所分寸,親自抱起被打得死去活來、已經站不起來的Billie,讓她能去上個廁所。電影沒有演的是,逮到狄林傑一年多後,普維斯就辭職了,然後1960年自殺。

克里斯丁貝爾的確適合內心戲,雖然他始終面無表情,但是卻能夠引導觀影者去想像他的心理狀態,經歷那樣的道德困境:為了多數民眾的利益,只有用不合法、不道德的方式犧少數人?或是堅持正義,卻讓盜匪逍遙法外?而想要保護的真的是民眾的利益嗎?或者只是當局的面子與權力?強尼戴普與之相較就稍微拘謹了些,畢竟是以享樂為主的盜匪,是否應該要多一點狂妄之氣呢?



1930年代的美國

除了欣賞演員的內心戲,「頭號公敵」的另一個享受,就是能夠看到1930年代的美國是個什麼樣子:復古車,閃閃的招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每當記者圍上來時,就會有一個人站得高高,手上拿著一個「火把」給記者打燈用。那是燃燒鎂所產生的強烈白光,是早年攝影的必備器材(希區考克電影「後窗」中,男主角用亮一次即丟的閃光燈拖延兇手,原料也是鎂)。

對於歷史的考據不止於此。傳奇戲院的街景,歷年來早就翻修三次、面目全非了,可是劇組就是有辦法用當時媒體拍攝狄林傑被殺的新聞影片中,找出有關街景的蛛絲馬跡再加以復原;而像發生槍戰的波希米亞旅館以及其後的野外追逐戰,拍攝的地點就是當年的真實地點,旅館牆上甚至還有當年的彈孔。狄林傑過五關斬六將的監獄,也是回到當年的事發現場拍的。

麥可曼恩十分強調對於這些「還原事實」所做的努力,加上強尼戴普不斷接觸狄林傑的遺物,克里斯丁貝爾則是訪問許多跟普維斯有關的人以揣摩人物的心理。我們得以看到一個逼近真實狀況的警匪追放戲碼,同時順便看到那個年代美國的社會真貌。

狄林傑與Billie談戀愛感覺也蠻復古的,尤其是狄林傑那種簡單的對白、神秘感、有點大男人式的心態,就輕易把Billie給征服了,然後此時還要把鏡頭慢慢拉遠──我肯定這不是現在這個年代會有的東西。



坦白說對於電影中表現出那個年代美國民眾的心態,看到還真有點驚訝。我可以瞭解經濟大蕭條造成生活困苦,因而對於銀行家此類邪惡資本主義的代表產生懷恨之心(這兩年金融風暴造成的結果及大家對於「肥貓」的憎惡與之相比是如出一轍),也還可以理解狄林傑專搶邪惡資本主義的錢而不搶平民老百姓便可讓民眾擁戴,但靠近被槍殺的屍體搶著用手帕沾血留念,未免太誇張了一點,或是開放屍體供大眾參觀(午門示眾?)動新聞跟它比也遜了一截吧?

狄林傑有視覺屏障

最後我還有一個覺得有點誇張的疑問,就是狄林傑有視覺屏障嗎?就算是警方難以守住所有銀行等他來搶,但那個年代也已經有照相技術,怎麼抓個人有那麼困難?想想看我們聽過的一堆槍擊要犯都是躲在山裡面,他老兄大搖大擺出入飯店餐廳都沒事,真是太誇張了些。



不知道這算不算是警調的技術太差,起碼他們抓到Billie,然後就沒注意到近在咫尺的狄林傑,實在是太單純了些。片中惟一令人覺得有趣的,就是那個在電話機房裡監聽,以及用人家的大衣去猜他的活動地點。看多了CSI等片,這些真的就是小兒科啊,那我們這些蹩腳觀眾回到過去的話,個個都可以當大神探了。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Anton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