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23571998
從外星人來了後,這電影就是不斷地在看人逃~逃~逃~,當然包括主角Ray Ferrier一家人。這種逃難格外令人心驚,除了因為外星人是全面進攻,地球人無處可逃,湯姆克魯斯那種無能的絕望表現得確實很不錯,情緒有發揮出來,自然能夠帶動觀眾去體驗那種被逼到了絕境的感覺。


「世界大戰」(War of the Worlds),我覺得這中文名字就取壞了,雖然從紙本中譯本開始應該就是這個名字,但它並沒有表達原著裡那種「不同世界間戰爭」的感覺,以致於會有誤導人,讓人覺得內容無聊的問題。

直到發現原作者是赫伯特‧喬治‧威爾斯(H. G. Wells),才知道這非等閒。雖然是一百多年前的科幻作品,就「科技」水準來說一定是不比當代,但是作品背後的內涵,往往經過百年,仍是歷久彌新,起碼就電影版的「世界大戰」來看,這個說法是正確的。

人群的愚昧與無助

外星人來了,他們的三隻腳大型走獸,隨便發幾砲就把地球人打得落花流水,地球人的軍隊沒有辦法對抗他們,更別提老百姓了,從外星人來了後,這電影就是不斷地在看人逃~逃~逃~,當然包括主角Ray Ferrier一家人。這種逃難格外令人心驚,除了因為外星人是全面進攻,地球人無處可逃,湯姆克魯斯那種無能的絕望表現得確實很不錯,情緒有發揮出來,自然能夠帶動觀眾去體驗那種被逼到了絕境的感覺。

223571632

電影的特效其實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因為重點不在那兒,倒是人群的愚昧與無助表現得更為亮眼。打雷打到地上產生一個洞,圍過去看是正常的,但是當地面開始裂開、三腳走獸出現後,還呆在那邊圍觀就是笨蛋了。主角的大兒子Robbie則是個標準的熱血笨蛋,反抗是必須的,但你跟著國民兵衝,是指望他們給你一把槍嗎?

無助讓人恐慌、自私自利、讓人現出了原形。車子都不能動了,看到會動的車子當然是要想辦法擠上去才行。渡船也是一樣,能塞就塞,卻不知道反而是把自己送上死路,先前那樣子拚命換來的只是死得更快。可是這沒有辦法,生存下去最重要,什麼方法都可用,道德是此時最不需要的東西。

223571976

個人的高貴情操

可是人類還是有著高貴的情操,在危急的時刻,仍然要為不相識的陌生人伸出援手,雖然這其實隱含著算計。當父女二人都被三腳獸抓走,主角又快要被三腳獸吸進機體內時,籠子裡其他人拚命要把他再拉出來,這是一種「沒有人被拉進去,我就不會被拉進去」的樂觀想法。主角父女逃進Ogilvy的地下掩蔽所,Ogilvy那麼好心地讓兩個人分他的食物是為了什麼?絕對不是做功德,他不過是跟Robbie一樣的熱血笨蛋,而且他還更蠢,歇斯底里了。

223571351

讓我們從一開始看就嫌東嫌西的主角Ray,在地下掩蔽所裡就不知覺地升級了,他懂得顧全大局,不能隨隨便便對外星人動手,他更是盡力阻止Ogilvy種種形同自殺的行徑,最後,在逼不得已的情形下動手砍人,但卻又那麼體貼地讓女兒置身事外。很慶幸這位小女孩Rachel雖然有幽閉恐懼症,但並不是個天真無邪的小孩,不會去問「滿手是血」的老爸一堆蠢問題,真好。

老爸的成長

這位老爸確實是不容易了,因為大難來臨前,他其實也只是一個大孩子而已,工作對他來說只是很簡單的挑戰,而他的生活就可以混下去,跟自己的兒子只能玩玩投球,渾然不知人家早就過了那個年紀,更誇張的是連小女兒花生過敏都不知道,人不爽還把難得找到的食物往窗子上亂扔。也難怪,他連自己的生活都打理不好,危急時廚房只有醬料,而不是食物,遇事則是能閃就閃,能躲就躲,也難怪大半部電影只能看他在那邊無助地摀著臉。

223571468

幸好他的智能沒什麼問題,可以迅速長大,逃難的過程展現了智慧,也漸漸展現了果決與堅定意志,為了孩子,什麼都可以做,這算是一種「為父則強」。湯姆克魯斯演活了這個一開始是窩囊廢,但最終是個堅強好爸爸的過程,算是看了本片的另一個收穫。至於飾演Rachel的達可妲芬妮(Dakota Fanning),也成功地演活了一個讓人看了很煩的小孩,不論從尖叫還是眼神來說。

這對父女的互動是整部電影的主軸,延續著這個破碎家庭的現狀,一開始Ray僅僅是「要帶著兒女逃難去找老婆」,Rachel也僅僅是「這個男人可以讓我找到媽媽」,隨著一路顛沛流離,我們可以感受到Ray開始真的把女兒當女兒看,開始為她設想,而Rachel也開始真的把老爸當成信任的對象,以致於當他們終於找到了老婆/老媽,一家人也「團圓」了。

223571237

我不滿意結局

結局引發了當時看完電影的網友的爭論,而我算是站在不滿意的那邊。雖然據網友說法,在原著中是解釋為因為外星科技高,消滅了所有細菌,所以當他們來到地球後,因為早已失去了抵抗力,所以全掛了。

但我覺得,一個高科技的智能生物,怎麼可能在進行大規模的侵略前沒有做過一次完整的現況調查?不用講別的,我們人類就是如此謹慎,外星人難道比較蠢嗎?另外,Wells完成原著的年代(1898年),細菌方面的研究確實在細菌學之父巴斯德領導下進行數十年了,但對於抗體與抗原的研究,幾乎是與撰寫該著作同時進行的,而且「消滅所有細菌」的說法我們都知道這並不存在,只是當時的科技水準無法證明而已。在這種情況下,電影應該試圖給個說法較為恰當,畢竟它演的不是19世紀末那個年代不是嗎?

PS.看了這部電影,為了結局找資料發現了細菌學之父巴斯德的生平的貢獻,真的是很不得了的人,除了維基百科的介紹,這篇因集郵而做的介紹也很豐富。但願我死時,也能很坦然地說那句話啊。

arrow
arrow

    Anton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