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從頭到尾沒有冷場」來形容並不誇張,電影一開始就帶入一場短暫但激烈又悲壯的危機,這場序幕為整部電影定了一個很難放輕鬆觀看的基調;主線劇情登場,如同序幕的緊張場面不斷,又加入不少動作成份,如此一直到最終,然而,中段行星崩壞的場面,不管你是否是星艦迷,都知道那意義非常重大,就像是「阿凡達」家園樹倒下的那段,這是電影慣常的手法,在這裡也非常有用。
2009年的「星際爭霸戰」(Star Trek),昨天在台上映它的續集「闇黑無界:星際爭霸戰」(Star Trek Into Darkness)。這篇文一拖就是四年,時間過得很快。正如過往很多因為續集來了,不得不趕快把欠自己的稿債還清的例子,今天已經是最後截稿日了,還是面對現實,把四年前就該寫的感想,做個了結。
成功的好萊塢法則電影
「星際爭霸戰」有如前傳,講的是Kirk與Spock的成長與如何認識的過程。他們各自有專屬自己的問題:Kirk的父親英年早逝,他只當了12分鐘的艦長,卻以自己的性命換來八百人活命的機會,包括Kirk與他的母親,事實上,Kirk就是在父母親生離死別之際誕生的,而父親的陰影與失去父親造成的不正常家庭生活,或許就是造成他年少輕狂、自我放逐的原因。另一方面,Spock是瓦肯人與人類的混血,不管他的父母當初基於什麼理由結婚,Spock的存在在同輩年少瓦肯人的霸凌氣氛中,「非我族類」本來就是個欺負人的題材,他的自我認同要比一般人困難,加上不是個純種瓦肯人,要控制自己的情感想必是比較辛苦一些。
他們各自因為某些理由加入星聯艦隊,2258年又因為緊急的原因馬上被派到戰場。電影花了不少橋段處理這個團隊是如何組成的,除了正式被派到企業號的,還有被夾帶上船的、原職位的人生病或能力差被取代的,最誇張的大概就是Scott是怎麼當上輪機長的。
用「從頭到尾沒有冷場」來形容並不誇張,電影一開始就帶入一場短暫但激烈又悲壯的危機,這場序幕為整部電影定了一個很難放輕鬆觀看的基調;兩人的成長過程算是比較平和的,但如果你對這兩人的背後有興趣,這一段真是塞了不少訊息出來;主線劇情登場,如同序幕的緊張場面不斷,又加入不少動作成份,如此一直到最終,然而,中段行星崩壞的場面,不管你是否是星艦迷,都知道那意義非常重大,就像是「阿凡達」家園樹倒下的那段,這是電影慣常的手法,在這裡也非常有用。
老Spock的現身不但是為主線劇情帶來血肉,本身也為電影開啟一條溫馨感人到可以激動落淚的副線,讓本片不再只是單純的動作片與內心戲,而是有了更多重的意義。當一切都安排妥當,電影的後段開始發揮角色們在70多年前就已經設定好的本質,他們大膽深入敵境、小心執行計畫,結果當然會是個happy ending,全片節奏分明、一氣呵成,大家都看得很愉快,因為本片完全運用現代好萊塢的規則在辦事,電影就該是它應該的樣子。
我從以前到永遠都是你的朋友
老Spock在寒天凍地的織女四出現,真是個空前的大驚奇,我相信大家都會以為這是一群年輕人的故事,沒有人、尤其是星艦迷(Trekkers)會想到能看到老Spock出現。老Spock在片中解釋了一切事件的起因,解釋了他的出現與平行宇宙的關係。劇情上他的功能是連接,但事實上那是傳承,對老影迷來說,意義非凡。
「我從以前到永遠都是你的朋友」(I have been, and always shall be, your friend.)這大概是嚴格控制情感的瓦肯人所能說出最具情感也最噁心的話吧,就算我沒有看過所有第ㄧ代的電影或影集,光是四十多年的人生,對這句話的感觸也夠多了。而更具傳承意義的莫過於老少Spock相逢,我們這時候才真正發現,兩位演員真的很像,不論臉型,神情,單側眉毛上揚的調調都很像,只不過皺眉頭時小Spock眼睛還是比較大,不過,其實也不太重要。
老Spock說,自己不介入整個過程,是因為Kirk與Spock需要彼此,增進彼此的認識,還有同心協力的成果與友情,只不過這些小Spock還不能領悟。他也懂得變通,不再只是單純只看邏輯辦事,這是他跟老朋友學到的人生經驗。小Spock的自我認同建立在要選擇瓦肯人或是人類的生活方式與處理情緒的標準,結果老Spock呈現給他的似乎是:順著直覺辦事也不錯。
四年前第一次看到老少相逢時,內心激動異常,那種塵封的記憶重現,從失望到重新燃起希望,看到老一代的演員終將慢慢凋零,但新ㄧ代年輕人接棒繼續走下去,Star Trek精神不死,那種精神,對照當代這個混亂的世界,格外有如烏托邦般地光明。
演員與劇組
克里斯潘恩(Chris Pine)詮釋的Kirk,很成功地傳遞了Kirk這種美國式男人的形象:多情(好色)、膽識(衝動)、深藏不露(放浪形骸),若是套句Star Trek: Voyager重返地球裡B'Elana Torres評論Tom Paris說的話再貼切不過:"PIG"。然而這樣的角色才迷人,才能當領導者,也才是個英雄,這似乎是人類這種充滿矛盾的動物集體思考與崇拜的結果。
Zachary Quinto,這位從"Heroes"竄紅的明星,真沒想到他跟老Spock如此神似,據說最早是他的影迷推薦他演Spock,他自己也覺得可行,當然結果來看是全劇最成功的一個。當然他的詮釋方式跟Nimoy還是有點不同,這也跟劇情走向有關,畢竟當年的劇情並沒有牽扯到Spock的家庭與成長歷程,Quinto在片中數次低頭沉思,表達出了對自己人生道路的艱難選擇,又能在做出最後決定後,以觀眾都感受得出來的嶄新「面貌」再次現身,他沒有辦法把表情寫在臉上,但在那看似「永遠的一號」表情中,其實你已經可以感受到無數情感的流動。相信他未來發展無可限量。
Karl Urban,這位老骨頭醫生,他的脾氣跟第一代的老骨頭一樣壞,更像的是眼神,但其實有蠻多不同。第一代的老骨頭真的就是硬,堅持己見、可以跟你吵鬧不完,又會對一些自己不滿的事喋喋不休;Karl Urban更多的不滿比較像是抱怨、神經質。對他有印象是「魔戒」裡面剛鐸宰相的次子,一個戲份很少的角色,但勇猛的帥氣造型比亞拉崗還讚,現在他理了西裝頭演個囉嗦的傢伙,反差很大,也很有趣。
Leonard Nimoy,你是這部電影的靈魂,如果你不存在,這部電影只是很單純一個由新一代演員演出的Star Trek而已,它可以很精彩,也許帶來一些思考,但沒有靈魂。數十年來,你一直拒絕再演出Spock,這次會答應是因為同意本片的精神所在,我想,應該就是世代傳承吧,你對年輕的Kirk與Spock說的話,是歲月與智慧的累積,你的演出讓我們相信友情的重要與美好,它不像日式友情的「羈絆」,有那麼一點命運與分不開的味道,而比較像是兩個人歷經困難險阻,彼此瞭解、扶持與相互學習的自然結果,就像你的演出,自然而美好。
克里斯漢斯沃(Chris Hemsworth),後來的「雷神索爾」先生,還有Jennifer Morrison,「怪醫豪斯」第一代的成員,一陣子沒見了,感謝你們精彩的演出讓電影一開始就高潮迭起。
導演J.J.Abrams無疑是本片最大功臣,他把好萊塢式電影的成功法則套用在「星際爭霸戰」,讓這個系列至少在票房上起死回生,也用了一批新演員,給系列創造新的生命,縱使少數批評者認為本片並沒有Star Trek精神所在的一些哲學思辨,但如果電影不賺錢,還有什麼好說的呢?
幕後花絮中,劇組很多人都提到J.J.招牌的「抖攝影機」技術,讓拍到的畫面具有一定程度的震動感,特別適合在像「星際爭霸戰」這種常有「震動」情節的電影中,看到J.J.用手在抖攝影機,真的蠻好笑的,而且不禁會想到,那樣子抖攝影機的一些固定用螺栓不會壞掉嗎?電影的編劇Roberto Orci與Alex Kurtzman都是星艦迷,因此在電影製作過程中,他們也像是監督者的角色,確保電影不會偏離Star Trek精神。
屬於老影迷的
「Space... the Final Frontier. These are the voyages of the starship Enterprise. Her ongoing mission: to explore strange new worlds, to seek out new life forms and new civilizations, to boldly go where no one has gone before.
宇宙,最後的邊疆。這是星艦企業號的旅程。她繼續的任務,是去探索這未知的新世界,找尋新的生命形式和新文明,勇敢踏入前人未至之境。」
片尾那段話,老影迷應該都會背了,我是聽光頭艦長講很多次,然而,這次是聽老Spock說的,劇組真的很會煽動老影迷的情緒,雖然Nimoy在很久以前的電影中也說過,但這次說這段話、讓他來說,就像是整部電影的總結、整個Star Trek系列包含電影與電視影集自2005年第五代影集「企業號」落幕,沉寂四年後,再次浴火重生。
還有片尾第一段主題曲,那也是當年第一代影集的旋律。
(影片原始連結)
兩支影片其實是連在一起的,相同的那首曲子的完整版:
明天,我就要去看續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