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己的夢想並不如想像中那麼隨心所欲,而是必須遵循成人世界的叢林法則才能讓自己繼續前進,而自己過去不屑的那些人事物、那些想要逃離的現實才是你該關注並努力的方向。


記得「魔境夢遊」(Alice in Wonderland)電影將上映時,曾經因為提姆波頓+強尼戴普的組合加上那獨特的美術風格而密切注意著。不過因為沒有看過Lewis Carroll的原著(這樣算沒有童年嗎),所以動筆前先看了一下維基百科的故事大綱,卻看著看著想睡覺了。

會有這樣的落差,其實也暗示著電影與原著本來就有差距。電影其實是Lewis Carroll兩部作品「愛麗絲夢遊仙境」(Alice’s Adventure in Wonderland)及「愛麗絲鏡中奇遇」(Through the Looking-Glass)的混合版,例如愛麗絲與一些人物的相遇情節多半是前者,但與白皇后及天魔等有關的故事則脫胎於後者。另一方面,原著是描寫夢境,也很忠實地表現出夢境本來就是沒有邏輯的世界,但拍電影就不能這樣做了,得要有個明確的故事線與因果關係,否則觀眾就會看不懂想睡覺。

部份取材重新融合的新故事

正因為這種邏輯上的需求,電影的確是如導演所說的,既不是重拍也不是續集,舉例來說比較接近一些以金庸武俠小說的人物為基礎,做出一個與原著劇情關係不大的線上遊戲一樣,一種部份取材的概念。


電影從一開始就不斷強調正邪雙方對峙的局面,紅白兩后自然就是雙方的首領,也是一切事情的源頭,劇中所有人都得選邊站,然後不出意料地主角愛麗絲一定要是那位預言中的救世主、要把這魔境從紅皇后的邪惡統治中拯救出來,重新回到白皇后手中,而具體的做法就是如同預言說的,在「奇妙日」那天,愛麗絲必須手持聖劍,斬了紅皇后用來威嚇所有人的「天魔」龍。

年輕人別再白目了

如果愛麗絲一開始就接受這想法,電影大概半小時就演完了。當然沒那麼容易嘛,愛麗絲就一路say no到底,就如同她在現實世界一樣,這個不要那個不要,我瞭解就算是再有禮教的社會,一場宴會突然變成自己的訂婚典禮,其實是非常無禮又受到屈辱的行為,但就這麼無禮地反擊回去,而不是用較婉轉的態度或方法,也就跟當今許多「白目國中生」的感覺相差不遠。不由得認為這是編導刻意把主角影射為當代teenager的做法。

愛麗絲的say no,根植於她認為這一切都是她的夢,當然是她能控制的、屬於她的style,只是她始終未意識到這並不是夢,而且周遭有許多跡象顯示她的確就是那個救世主。於是眾人只好連哄帶騙希望她能就範,而她也像是半推半就地進行著任務。最後,她已經被眾人逼到死角,於是她只有拿起聖劍拚了。雖然我們後來才意識到一個很荒謬的情況:天魔的宿敵不是愛麗絲,是聖劍,愛麗絲只是個「中間人」負責把聖劍拿起來而已。那隨便叫個長頭髮的穿起鎧甲去砍龍應該也可以吧?需要鬧那麼久嗎?



她終於瞭解到這個夢境不是她能控制的,不完成使命是不行的,於是她做了符合眾人期待的事。相反地,當她回到現實,依然拒絕了訂婚,甚至更進一步做了很多「荒誕」的事,例如跑去工作、跑去中國。也就是說,現實世界反而是她可以自己做主的,事實上她在一開始也就成功了(穿衣禮節)。

若我們繼續推演這樣的劇情邏輯,便可瞭解這其實是在給teenager一個社會化教育,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夢想並不如想像中那麼隨心所欲,而是必須遵循成人世界的叢林法則才能讓自己繼續前進,而自己過去不屑的那些人事物、那些想要逃離的現實才是你該關注並努力的方向。

誰善誰惡?

另一個有趣的觀察點便是紅白二后,到底誰善誰惡?噢,紅皇后是惡人呀,她搶了親妹妹的王位,還高壓極權統治,人民民不聊生啊,而白皇后親民又善良,整天像個不知世事的小姑娘,永遠舉著雙手走來走去,很明顯是個好人嘛。真的是這樣嗎?

紅皇后為何殺父奪王親妹的王位呢?因為她沒人愛,為何沒人愛?因為頭太大是個怪胎,相反妹妹是個正妹,自然獲得眾人喜愛。可她是長女,只因為眾人不愛就不能繼位,這樣公平嗎?再說人醜沒朋友,是她的錯嗎?可想而知從小到大她都只能在旁邊默默地看著眾人簇擁的妹妹,心裡的孤寂與不平當然不斷滋長,套用現代心理學的說法,這就是童年的經歷影響人的一生嘛。

於是她要為自己奮鬥,爭取應有的權益。她爭到了,但她爭不到眾人的愛,只能吸引一些別有企圖跟雞鳴狗盜之徒。她也是個太好騙的角色,看看她周遭那些用道具矇她的人,便可知道他們都是在利用她對於自己是個大頭怪胎的自卑心理,甚至愛麗絲隨便掰個幾句她也相信。真正的惡人是有這麼笨嗎?

她要的是跟妹妹一樣的被愛,但最後只能得到被大家恐懼。她芳心所屬的紅心J也不過是個攀附權貴的小人,在她失勢後就馬上琵琶別抱,甚至擺出嫌惡的姿態,寧可殺了她也不要跟她一起被放逐。多麼可憐的角色。



白皇后呢?其實她並不如表面那麼純真無邪,她比紅皇后還像個政客,她懂得塑造自己的公眾形象,她有自己的間諜人員(狗),她用不殺生誓言躲開砍龍的危險任務,欲擒故縱地誘騙愛麗絲出征,用紅皇后最討厭的那種親愛和平形象激怒親姐姐。在王冠最終落到她頭上的時刻,那個她依職權宣告放逐紅皇后的瞬間,我從她那種無情的表情中看到了手握大權的人的嘴臉。

閃閃發光的海倫娜寶漢卡特

雖然這部片幾乎都是以強尼戴普為主打,但縱觀全片,海倫娜寶漢卡特(Helena Bonham Carter)飾演的紅皇后才是最令人注目的角色。不單是因為她的頭很大,而是她算是全劇完全釋放出演技的演員。



紅皇后雖然被定位為反派,但事實上在她身上看不到典型的壞人樣,最突顯的是多疑的個性與焦慮的情緒,而這都是因為她得不到眾人的愛,又高處不勝寒所致。海倫娜的詮釋較為誇張,符合這個角色的外表觀感,也強化紅皇后萬人之上的氣勢;她幾乎不笑,但笑的時候往往是肯定自己的時刻,這在整個劇情發展中甚為明顯,也覺得悲哀。

相對來說強尼戴普的帽客,看不出有什麼特殊之處,經過特效放大的眼睛也感受不出角色的情緒,這樣就跟其他動畫角色差不多,史派羅船長或威利旺卡都有特色多了。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Anton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