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類很爛,但也不是沒有優點,不服輸就翻桌在太平盛世是破壞秩序的行為,但在亂世中,那就代表堅強活下去的韌性,這也是梅森教授想要告訴外星人的話,相信也是喚起觀眾產生共鳴的關鍵。



2011年同樣由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監製的兩部電視影集上檔,「末日決戰」(隕落星辰,Falling Skies)講的是外星人入侵地球半年後的樣子,「史前新紀元」(Terra Nova)講的是被破壞殆盡的未來地球派了一群人回到恐龍時代重新開始。前者在去年已播畢第二季,台灣AXN也在日前播出,還有第三季將於明年推出,後者則在第一季播完後就已經不再有續集,兩者的成績可說是當下立判。

「末日決戰」這齣戲的主軸,如果就電視台與製作公司的商業考量來看,其實蠻有可能一不小心就變成票房毒藥:沒有美美的事物、不安與繃緊了的氣氛、看不到什麼希望......,對於看電視是為了樂趣的觀眾來說,其實大可不必如此自虐。如果不是為了這個特定的主題,不得不承認在第一季的前半部確實有點難熬,不過渡過漫長的前半夜,雖然黎明還沒有來,但至少你會知道還是有希望的。





浩劫後的倫理親情

影集的焦點放在美國麻塞諸塞州第二民兵團身上,大部份是波士頓與周邊地區的居民,他們曾經與其他民兵團共同計畫反擊外星人,但多數時候只是不斷被攻擊與不斷逃亡,人數從最高三百多人變成176人,他們大部份的時間都花在找地方躲、找食衣住行各種補給品,雖然民兵團內意見不合的衝突很常見,讓人印象深刻的反而是人們面對這種「回不去了」的變局的挫敗、絕望,從不知何去何從到心理調適,絕不放棄的希望、親情、友情與愛情,這是「末日決戰」主要的訴求,相信也是贏得收視率的原因。



以前,大男孩可以買部二手車泡妞,現在大男孩只能天天拿著槍當偵察兵;以前,小男孩可以天天愛玩不想上學,但現在只能三不五時逃跑,別說玩具,連想上學都沒有了;歷史學教授湯姆梅森以前可以天天在課堂上講大道理,但現在他可得親自經歷那些似曾相識的歷史時刻,做出正確的決斷。這三個人剛好就是男主角的家庭,他們共同經歷了女主人死亡與生活劇變,他們或許徬徨,但從未被擊倒,父子倫理親情戲有時還蠻感人的。



以小搏大對付外敵

影集另一個引人入勝的地方應該是「人類也可以打敗外星人」。與許多外星人入侵的題材相同,外星人或許在科技、一時的軍事力量方面壓倒性勝過人類,因此才可以對地球採取全面攻勢,讓人類徹底潰敗,但地球畢竟是一個星球,人類有地方可以逃、可以躲,外星人沒有那麼多人可以全面監控,力量分散,人類便有可趁之機。

當然這種地利只能說是基本盤,所幸人類是智能生物,能從經驗獲得知識,能夠有限度重創外星人,相信對於看了太多集鬱悶的內容後,碰到這類劇情應該是會高興許多的。



理性與不理性的「排外」

「排外」思想,大家都不陌生,至少在你我周遭,這種現象比比皆是,不管排外者有無這樣的自知。影集中有一個本質相同,但兩個案例不同的排外,產生一些思索的空間。梅森其實有三個孩子,中間的班曾被外星人抓走,並且裝上了一種能控制行動與思想的「縛具」,班後來被救回,但因人類科技有限,縛具無法完全拆除,雖然班已經恢復意識、痛恨外星人,也為第二兵團立下不少功勞,但就是有人覺得他已經不是人類了,在團體中遭到排擠,就算班感到不平,也無濟於事。

另一個例子則是梅森本身,因為他曾經進去過外星人的大飛碟,之後又平安無事地回來,因此就算他看起來仍然跟以前一樣正常,其他人對他仍是有合理懷疑的,而事實上,他也懷疑自己在失去意識的期間,是否也曾被外星人動過手腳,所以他甚至提議把自己關起來。



兩個案例都是因為當事人可能不再是原先單純的人類,因此其他人產生了排外思想,前者的背景比較接近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的那些,不理性的成份佔了大多數,「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而後者看似較為理性,也比較罕見。不過兩者同樣都是基於「對未知的恐懼」,這很正常,畢竟從原始人開始不就是因為不懂生活周遭太多事物的道理,因而產生恐懼、發明許多神與信仰讓自己安心;只不過現代的人類縱使不再如此無知,但也常常便宜行事地對自己不懂的人事物驟下結論,其他人跟著人云亦云,誤會與仇恨就會一直延續下去,卻從未想過只要稍微多花一點時間思考或找找資訊,便能破解許多不實的言論與偏見。

寫到這裡不禁想起以前看過的一部電影「戰慄異次元」,一艘殖民船經過百年漫長的旅行,船上的人類變了樣,殖民船有如一個絕望的人間地獄,但是船上的人卻不知道船艙之外早就有一片美麗新天地在等他們,他們統統悶在船艙裡,僅僅只是他們從未積極一點去瞭解到底發生什麼事、現在是什麼狀況,對未知的恐懼完全主宰了他們。

不服輸就翻桌有時也是一種美德

「末日決戰」的劇情有個特點,就是劇中人物都很務實,雖然常常會有情感脆弱的時候,但是從來沒有發生崩潰、抓狂、亂槍掃射之類的灑狗血二流劇情,這算是編導夠自信的堅持吧。因此有朝一日如果史蒂芬霍金教授的看法成真,希望你我若能殘存,也能夠像劇中人一樣,在痛苦中重生,在悲憤中繼續奮鬥下去。

人類很爛,但也不是沒有優點,不服輸就翻桌在太平盛世是破壞秩序的行為,但在亂世中,那就代表堅強活下去的韌性,這也是諾亞懷利(Noah Wyle)以不卑不亢詮釋的梅森教授想要告訴外星人的話,相信也是喚起觀眾產生共鳴的關鍵。







一間超市只能吃一個星期

不過務實也是要有些基礎才行。真正務實地講,在人類社會崩潰、各個領域的生產體系全面瓦解的情形下,人類生活必須的各項物資已經是處於「用完就沒有了」的狀態,這也是第二兵團天天得出門搜索的原因,在第一季時,偶爾還會出現一些討論食物存糧剩幾天,油料剩多少等等對話,可見這種生活壓力很沉重。

有多沉重?某次他們發現了一間超市,於是很高興有很多食物可以吃了。176人吃一間超市大概可以吃多久?估計大約是一週,聽了簡直要昏倒。如果我是第二兵團的後勤主管,聽到一間超市只能吃一個星期,那可一點也高興不起來,因為七天是很短的時間。





另外像車輛要用的油料,又是另一個大問題。第二季後半第二兵團展開了一場漫長的旅程,要從東北部的麻州一路南下到佛羅里達州北方的北方南卡羅萊納州,這差不多是把美國東海岸走完了,176人應該起碼有兩輛遊覽車加上其他各式車輛,全部需要多少油料啊,後勤主管應該是抱著頭殼在燒吧?「流言終結者」(MythBusters)是否也來驗證一下這些劇情的可能性呢?

Wonderland的真相?

延續著「務實」這個話題,到底第二兵團去的Wonderland實際可行性有多高?它如何解決物資有限的困境?食物可以水耕,但油料與彈藥等去哪裡生產?

除此之外,試著揣摩一下那樣的情境,醫療方面的需求與研究將是不可或缺,而對外星人科技乃至於外星人本身的研究,就如同一款經典遊戲《Xcom:未知敵人》裡那樣子設計的遊戲內容也是十分必要的,不過這些方面在影集中都看不出來。Wonderland只給了我們獨裁或軍事統治的選項,甚至那邊的規模看來也只有數百人而已,政治上發生的紛爭也相當貧乏。當然你可以說電視影集預算不多,很多事都縮水或省略了,甚至Wonderland並不是終點,不用太鋪張,或者實在不必太認真,只是個節目等等。但是如果有的話不是更好?精細一點的設定也可以產生更多想像的空間。

連續兩季的第二兵團都處在一個只能逃命的情境中,相關的梗應該也用得差不多了,如果第三季還是繼續流浪,說不定就會有收視率的危機。不過過往成功的劇情架構如果大幅度翻轉,本身也就是一個危險的嘗試,究竟之後會怎麼發展,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tonio 的頭像
    Antonio

    影音檔案櫃

    Anton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