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21772902
正因為如此,當控制室裡的人們看見五個主角被殺戮的過程才能如此淡定,並且集體地產生一種彷彿像看球賽一樣的行為,甚至日本那邊的小學女生完完全全符合人類在逆境中求生存、不屈不撓並且懷有慈悲心地解除危機、最後一個都沒死時,換來的卻是一頓惡毒的唾罵。





「詭屋」(The Cabin in the Woods)差不多與「復仇者聯盟」(The Avengers)同時上映,但它在2009年就已經拍完了,拖了三年想必是因為編劇之一Joss Whedon是後者的導演,主要角色之一正是電影「雷神索爾」飾演雷神索爾的克里斯漢斯沃,想藉此沾個光的緣故。不過就此把它看扁的話,就太可惜了,「詭屋」不但成功複製年輕人被怪物追殺的類型電影,還在其中加入了人類古老文化、政府陰謀與世界末日等看似不太有關連的元素,卻又順利地彼此融合,還能讓你在電影結束後,有個可以爭論一陣子的話題,不得不佩服編導確實有一套。

認知衝突造就高度懸疑

如果你先看過預告片,可以很快發現這是一部標準的年輕人去渡假然後被怪物追殺、血腥與尖叫不斷的驚悚電影,除了年輕人與怪物搏鬥然後慘遭毒手的過程有點恐怖,電影也擅用剪接或音效等慣常手法,專門製造一些突如其來式的嚇人橋段,喜歡此類型電影的人不會失望。不斷追殺年輕人的怪物因為是人形,所以用特效化妝就可以解決了,對於觀眾來說,以上都是很熟悉的類型電影模式。



不過電影當然不是只有這樣。看看預告片,就覺得好像有些人在控制室裡操縱著什麼。可是,怪物是年輕人經由古老的魔法召喚出來的,這跟控制室有什麼關係?難道說這是在演一場戲,怪物都是假的嗎?

我要先說明一下「古老的魔法」。像是魔法、召喚、巫毒、僵屍、魔鬼等等,你可以說它們是「奇幻」(Fantasy),他們自有一套運作體系,我們並不陌生,比方講到魔鬼你就知道撒旦、有地獄、地獄有烈火、人會付出代價跟魔鬼交易、人會被魔鬼附身、有魔鬼往往也有天使等等概念,因此我在看「詭屋」時也把它給「分類」成這是講咒語召喚了怪物的電影,然而很快地高科技觀感的控制室跟我原先的想像產生了直接衝突,有好一段時間我一直認為那些怪物是高科技做出來的遙控機器人而已。

高科技控制室的本身也充滿了問號,我們只知道他們在操弄著什麼,但不知原因,也不知會有什麼結果,人員間的對答也是故意在吊人胃口,什麼顧客滿意、風險,這些商業用詞套用在這裡只是更加混淆視聽。這些衝突與煙霧彈為電影製造了相當精彩的懸疑成份,一直到結局才告訴你答案,令人拍案叫絕。

221772443


政府操控人民

隨著劇情一路發展下去,恐怖驚悚已經漸漸失去了色彩,觀影者開始把焦點轉向到五個年輕人的身份定位,以及為什麼他們一定得死。有趣的是,他們的行為都與原本的自己不一樣:模範生變成大男人、哈草的神智卻異常清醒、跟教授上床的表現像個貞潔女、她的室友反而變得很淫蕩、美式足球員除了一開始露了一下好身材,自此都是戴起斯文的眼鏡在念書與思考。

運動員(athlete)、愚者(fool)、處女(virgin)、蕩婦(whore)、學者(scholar)。他們的定位十分清楚,但這樣做的動機令人不解。是的,這可以說是在套一個編劇設定好的公式,就可以被賦予更多情節發揮,但有趣的是前面說過角色的背景與他們的定位正好相反,例如運動員跟學者其實互換一下剛剛好,蕩婦與處女也是一樣,何必花時間去描述這些?不如多一點砍砍殺殺的鏡頭更吸引人不是?

221772608

比較合理的解釋就是編導意圖塑造一種「操弄、控制」的意象,透過那間規模龐大、想必是政府在背後支援的控制室展現出來,「我認為你是什麼你就是什麼」「我要把你變成什麼你就變成什麼」,以政府恣意濫用權力、控制人民,甚至危害人民,這就是一種很明顯的政府陰謀論了。

他們也是不得已的

不過我們切莫忘記,政府有陰謀最後都是為了人民。這句話絕對不酸,也不是諷刺,而是事實,雖然大多數人都會選擇譴責。經典的「X檔案」影集,政府與外星人共謀,雖然表面上做了許多傷害人民的事,但是其實他們是想趁著與外星人合作,在外星人真正進犯地球前,找到能對抗外星人的生化製劑。電影「2012」,全球大洪水即將到來,各國政府救不了全部70億人,只能秘密造方舟,並挑一些「有用」的人來救,如果這樣枉顧數十億性命的「陰謀」被人民知悉,可想而知會有什麼後果。

「詭屋」的政府陰謀論當然也是有著這樣「偉大、崇高」的目的。正因為如此,當控制室裡的人們看見五個主角被殺戮的過程才能如此淡定,並且集體地產生一種彷彿像看球賽一樣的行為,甚至日本那邊的小學女生完完全全符合人類在逆境中求生存、不屈不撓並且懷有慈悲心地解除危機、最後一個都沒死時,換來的卻是一頓惡毒的唾罵。此時此刻,身為觀眾的我們之中可能很多人都還處在一個剛剛得知政府陰謀論的狀態,對於控制室裡的人究竟是該厭惡或支持,以及對五名主角是該同情或感到罪惡感,彼此一直在拉鋸著。

於是,我想起了哈佛大學教授Michael Sandel的「正義」課程,他常常問學生一個問題是,如果為了多數人的利益,是否就該犧牲少數人的利益?如果拿這個問題來看政府陰謀論,答案很顯然是:當然應該要犧牲少數人的利益,所以控制室是做正確的事,五名主角該死。

221773127

你認為呢?如果你是那五個人之一,你願意接受這樣的命運嗎?當然我們知道電影不是真的(謎之音:真的不是真的嗎?)但如果你願意假裝自己是五個主角之一,你會怎麼決定?當你知道自己被賦予了如此重大的使命,這一槍還打不打得下去?

所幸,就算你打算那麼自虐去思考這個問題,編導也派了一隻狼人解決了我們的道德困境,給了我們一個下台階,好讓我們走出電影院時,感想會是「好險」。當然你也可以不用那麼辛苦,把「詭屋」當成一部爽片也是挺ok的,畢竟中後段那些精彩的怪物大集合,簡直是在考驗你對於恐怖驚悚片的熟悉度,我因為沒那麼愛看恐怖驚悚砍砍殺殺的片子,所以認出的怪物不多,不過倒是看出「異次元殺陣」(Cube)及電玩遊戲Portal的影子在裡面,覺得還蠻有趣的。

221773137


從性別的觀點

在網路上搜尋關於「詭屋」的心得文章時,發現了兩篇都是以五名主角的性別角色來分析本片的文章,覺得非常精彩。Lady T這篇主旨簡單說就是人們總是用性(性別)這個自然而單純的標準去評斷女性,所以女性不是蕩婦就是處女,沒了。人們對男性卻有著「功能」上的分野,例如他是運動家、他是學者、他是個笨蛋。人們習於用標籤去認識一個人,同時也因為標籤而把一個人給定型,因為這樣才好管理、因為這樣才方便。

a09201988的文章主要重點在電影中的女性角色在父權社會及女權主義者中觀點的推演與轉變,因為是中文的,請大家自己去看了。這篇文章倒是解開了我的疑問,就是為什麼五名角色的定位跟美國有關係?難道美國短短兩百五十年的歷史有什麼相關的神話或典故嗎?結果不是,因為從後設觀點看就單純是恐怖驚悚片的關係了。

221773155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Anton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